咸阳市煤炭资源丰富,储量可观,是陕西省主要产煤市之一,矿区于辖区北部的长武县、彬县、旬邑县、永寿县、淳化县境内,属黄陇侏罗纪凹陷盆地型陆相沉积煤田,煤系自东向西带状分布,走向长70公里以上,含煤面积1780平方公里,预测地质储量150亿吨,探明储量110亿吨。彬长矿区200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14个重点煤炭生产基地之一,在国务院发布的《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(2013-2020年)》中,咸阳被国家列为资源成长型城市,同时,咸阳市也是陕西省第二大能源化工基地。
全市现有各类煤矿25处,其中,省属煤矿5处,地方煤矿20处。按县域划分:彬州市9处,旬邑县8处,长武县4处,淳化县2处,永寿县2处。全市生产原煤位居全省第二,煤炭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、支柱产业、优势产业。
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,咸阳煤炭工业抢抓发展机遇,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为统揽,以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建设为抓手,以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,不断优化煤炭产业升级改造,积极发展煤炭综合利用开发。
在煤炭科技应用上,咸阳市坚持“科技兴煤”战略,大力推动煤炭科技推广和创新,煤矿先进生产技术,采煤工艺、安全技术和灾害治理理念不断在煤矿企业应用和发展。彬长矿区大佛寺、亭南、水帘洞等高瓦斯矿井瓦斯抽采利用成效显著,实现瓦斯零排放,瓦斯抽采及利用率在全省领先;彬县下沟煤矿与煤科院合作,开展一系列技术改造,创造了行业文明的“下沟模式”。2014年,市政府与煤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进一步推动了煤炭科技的开发利用。目前,全市煤矿机械化开采水平达到85%以上,位居全省第一。
在煤炭综合利用上,先后建成了长武大唐、彬县瑶池和咸阳东郊渭河等火力发电厂,建成了彬县大佛寺、水帘洞和长武县亭南煤矿瓦斯发电厂,建设洗煤厂17处,入洗能力6145万吨/年。2014年,咸阳市加快了建设彬长旬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步伐,规划建设煤制油、煤制气、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项目。目前,相继建成了长武60万吨甲醇、彬州30万吨乙二醇和彬长大唐2×63万千瓦电厂等一批煤、电、化一体化项目,以煤炭深度转化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,引领了全市煤炭工业的高质量发展。。
在煤矿安全生产上,咸阳市不断创新管理模式,强化安全监管,连续10年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。特别是2014年,全市煤矿安全生产首次实现“零死亡”,创咸阳煤矿安全生产历史最好水平,煤矿安全控制指标保持全省最低,咸阳市煤炭工业局被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表彰为“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”。
随着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实施,咸阳作为丝绸之路陆路桥头堡,区位优势更加明显,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。咸阳市煤炭热值高、低灰、低硫、低磷,具有显著的煤质优势,是良好的动力、气化用煤和民用燃料。咸阳交通便利,西平铁路、福银高速、咸旬高速、旬铜高速和国道312线贯穿整个矿区,为煤炭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